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规校训

校规校训

发表日期:2017-01-10  来源:   作者:
 
 
 
  罗素的文章《我为何而活着》中说:在他的生命里要追求一段真挚的爱情、要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要为世界的贫苦寄予内心深厚的同情;从中我看到了他的真情、真知与真诚。同学们,生命的旅途中,你又在追寻“真”的什么呢?

一、何为“真”?
“真”字体的演变:

小篆     金文         标准

真字的本意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字(《真敖簋》)金文,上面的字是尸。下一构件为几形坐具。故尸表示人作形。中间是目字。坐着修身养性,脑,目,耳,起着重要的作用。心脑要静,耳目本能受到外界的干扰。思维活动中的杂念和耳听声音均无形,不能用作构件;眼皮的开合有形,双目微闭就成为造真字时从“目”的形象化选择。金文真字由尸、目、兀三字会意,表示人坐在几上闭目修炼,本意是修炼道家气功。
  地球人是否能凭轻功腾云驾雾,乘风上天?《老子》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庄子》提到“列子御风而行”举出了姑射山上的神人能够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当是修道者开天目以后练功时的感觉。一般人不知其中的奥妙,广为传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汉代以来,真人的涵义发生了变化。《庄子》的“真人”是修炼道家气功的人,道教中的真人成了神仙的异名。
  真字的金文、古文和篆文,真实的反映了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从为了延年益寿而修炼道家气功到为了追求长生而成仙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字形结构及其演变都可以找到各自的事实根据和历史原因。
 
二.“真”语联翩:
1.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作者: 赫尔岑
2.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麽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作者: 贝弗里奇
3.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作者: 高尔基
4.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作者: 帕斯捷尔纳克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作者: 爱因斯坦
5.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作者: 哥白尼
6. 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的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作者: 莱辛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作者: 雨果
7. 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作者: 歌德
8.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作者: 卢梭
9.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作者: 列宁
10.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作者: 泰戈尔
11.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作者: 张志新
1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作者: 屈原
13.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作者: 王若飞
14.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作者: 刘少奇
15.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作者: 郭沫若
16.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作者: 莱辛
17. 平平淡淡才是真。
18. 成信才是真
忠于事实就是真
信任才是真
19. 平凡,体谅,关心!~~~~~要用真心!~~~~ 
20. 真是什么?是假的反意,只要不假就是真. 
*思考:
1.选出你最喜爱的一条格言,写一段短评。
2.结合你的生活感受,可否自己写一句关于“真”的格言?

三.“真”的故事
1.玄奘:一个真理的朝圣者为孤身求法而西行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
  十七年中,玄奘备历艰辛,忍饥挨饿,越沙漠,度雪岭,顶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从未考虑过回头。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2. 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影片《张思德》以大量的细节塑造出一个精力旺盛、善良憨厚,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的小个子士兵。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正是从这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性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了解了这个普通人与同事、朋友、战友的情感。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我们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
  他太普通了,就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默默无闻,不引人注目,如果没有生命中最后一刻的惊天动地,人们也许至今还不知道他,他可能只是当年无数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之一,后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回忆当中也不会有他的身影和他的声音。张思德是平凡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许多我们曾经熟悉却又已经远离的东西:集体主义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 
  这个普通士兵的牺牲,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悲伤、沉思。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那篇著名讲话,这五个字,被我们党写入党章,奉为宗旨,数十年回响不绝。是啊,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张思德不过是历史长剧中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角色,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共产党人奋斗的华章,中华浩茫的历史长卷因为有了他们愈益生动,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话语虽然还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真正的内涵却早已模糊,不知不觉之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空头标语或口号。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些问题随时都会在我们人生的某个时刻冒出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争取个人利益的时候,在抢夺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资源的时候,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什么?有人说很多情况下电影不是对现有东西的重复,而是把我们现在社会中很多缺失的东西做一种重建。电影《张思德》就是对这种精神的重建。张思德用他的实际行动为现代人上了一课,我不敢说一部电影就能一下子找回缺失的东西,但至少提醒我们开始发现这种缺失,并渴望找回它。当今时代,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冷漠,权力至上,竞争激烈,还有多少人甘于只是一棵“清凉山上的草”?在这些人眼中,只有美丽娇艳的花朵才是引人注目,令人向往的,他们一心一意渴求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希望得到领导的垂青,众人的艳羡;他们重视的只是结果,而忽略过程,当接手一件事情时不能脚踏实地地去把它干好,而只是想谋些好处或表现自己。太多的现代人已经迷失自我,早已忽略了小草的颜色才是生命中最质朴的色彩。
  历史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张思德、孔繁森、李素丽、赖宁……在我们的事业中依然处处可见,他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于细微处见精神,尽力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涌动着生命的本色,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影片中有个镜头耐人寻味。延安的窑洞前,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不屑地一笑:“中国的命运,不在他蒋介石嘴上。那是中国百姓一步一个脚印,流着汗淌着血踏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历史上,不乏察民情、谋民生的明君贤相,而惟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把阶级的、民族的、人民的使命统一起来,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忠实实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我们普通党员更要深刻领会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对待职务、正确等待工作、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地位与荣誉、以及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经受住种种考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这一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长久地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里屯5号 CopyRight 2011-2013 All Right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64162264 邮箱:bjsltyz@sltyz.com 邮编:100027
友情连接: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
京ICP备05038995号